ISO 14001環境管理系統
自然環境是人類生存與經濟發展的基礎,人類社會活動所須要的資源都取自於自然環境中,就在我們不斷發展經濟的同時,許多的環境問題也一一的浮現,諸如;臭氧層的破壞、溫室效應乃至於全球暖化、酸雨、熱帶雨林的破壞及沙漠化等全球性環境問題。
而這些環境問題影響的對象就是我們人類,為了人類的永續生存,人類開始思考如何改善我們的環境,於是各國政府訂定自身環境相關的法規,透過查核及申報的方式來進行環境控管,許多企業為了自身的企業形象及減少污染也建立自身的環境管理方式,也發現環境管理工作的設定與推動不如預期中的困難,可以容易的納入現有的企業管理系統中,於是荷蘭首先提出企業環境管理系統的概念,而英國更是制定出BS 7750環境管理標準,也奠定了ISO 14000系列標準產生的基礎。環境管理系統的發展如下:
ISO 14001 係國際標準化組織自1996年9月公佈第一套環境管理系統,於 2015年9月公佈第三版,以一個全新管理架構,整合品質管理系統標準的相通,使組織導入多個管理系統時,可更加容易進行整合,並提昇最高管理階層的責任及參與,針對整體環境(如氣候變遷)對組織的影響應加以考量,注重環境管理與企業永續發展之相關性,從而延長產品生產者的責任,普獲認同,也因此成為世界各國環境管理系統的國家標準。
ISO 14001 係提供任何認同該標準的企業組織,能依據其提供產品、活動及服務的狀況,建立一套預防可能造成環境破壞或環境污染的環境管理系統,以落實環境管制與改善,進而創造降低污染、資源回收、節能與減廢等效益,確實達到經濟與環保兼顧的目標,也同時善盡產業的社會責任。
企業導入之利基點
- 達到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的雙贏目標。
- 藉創造環保績效來達成>降低成本,使企業永續經營。
- 符合環境法規,風險降低。
- 塑造〝綠色企業〞,生產綠色產品行銷市場,提升企業形象,掌握商機。
系統模型
適用範圍
ISO 14001國際標準適用於任何規模、類型及本質之組織,且適用於當考慮生命週期之觀點時,決定組織可控制或可影響的活動、產品及服務之環境考量面。可協助組織達成其環境管理系統預期的結果,而此管理系統可提供環境、組織本身及利害相關者之價值,並與組織的環境政策一致。
環境管理系統預期的結果包括:
- 增強環境績效。
- 達成環境目標。
- 履行守規性義務。
高階架構
- 適用範圍 (Scope)
- 引用標準 (Normative references)
- 用語及定義 (Terms and definitions)
- 組織前後環結 (Context of the organization)
- 領導 (Leadership)
- 規劃 (Planning)
- 支援 (Support)
- 運作(Operation)
- 績效評估(Performance evaluation)
- 改進 (Improvement)
預期效益
目前環境問題日益嚴重,全球暖化導致的氣象變異、冰山融化及雨量分布不均,加上原物料上漲及能資源的匱乏,已對我們的生活造成衝擊。因此,綠色消費更是未來消費的趨勢,所以企業為了達到本身的社會責任及永續發展的目的,更是需要一個完善的環境管理系統,並備有國際化及自由化競爭的經營管理指標,ISO 14001將為企業帶來以下之效益:
- 透過製程改善、環保原料使用、設備清潔技術提升及節約能源以有效降低公司成本。
- 達到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的雙贏目標。
- 符合環境法規要求,滿足外部利害相關者對環境保護之關切。
- 順應世界潮流,避免可能技術性貿易障礙。
- 減少並降低對環境的污染。
- 綠色設計,綠色行銷及綠色生產以利企業永續發展。
- 善盡企業社會責任,達到社會滿意、消費者滿意、客戶滿意等目標。
輔導建立PDCA持續改進的管理系統